文字:我在紐約學到的18句話
05月
文/李東
有舍才有得:
在紐約這個集合一切“美好和新鮮事物”的都市,我經常感覺到被過分刺激了。各種機會和資源讓你眼花繚亂、無從選擇,到處都是才華橫溢、背景不凡的人……貪念重如我之人,就掉入了這個“更多”的陷阱之中,后果有三:迷失在碎片化信息的大海之中,茫然無方向,覺得什么都想要;無法忍受寂寞,不能專注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,每天都感覺很忙,人浮于事,成效不大;大腦被過分刺激而喪失正常思維能力,抑制深度思考。當出現這些癥狀的時候,就應該警覺,我的人生被超負荷的信息控制了。我需要嘗試做出改變——這雖然是一座充滿機會的城市,但許多機會僅僅只是看起來有價值;雖然大量的信息能夠賦予我力量,但很多信息我并不真的需要,或者很多信息蘊含著相同的道理,或者我需要花比我想象的更多的時間來消化它們。雖然我想做很多事情,想去很多地方,但一天只有24小時,我必須做出選擇而且專注于我的選擇;承擔過多以及選擇超出我能力范圍的事,會讓我很累甚至很沮喪,而這樣的狀態并不利于高效的工作和生活。所以我告訴自己,必須學會甄別信息,做出明智的選擇,做重要的事情,而且一次只做一件;抵擋誘惑,專注淡定,不奢求完美。
現在或永不:
拖延癥是許多現代人的通病。我的拖延癥來自被過分刺激和攬事太多而產生的疲憊、惰性和精力分散。我的書架上永遠有一堆等待整理的課堂筆記和會議心得、等待閱讀的學術文章和各類書籍,名片盒里永遠有一堆等待跟進和梳理的聯系人,欲望清單上永遠有一堆要去的地方、要買的東西、要看的電影。有些事情如果現在不做,就永遠也不會做了。假如趕在最后期限之前才去做,那么基本上就是草草了事,原本設想的許多細節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打磨。如果清單上的一些事情并不那么重要因此被一推再推,那么大可把它們從清單上刪去,輕裝上陣;如果清單上的事情很重要,但工程宏大得讓人畏懼以致遲遲不敢開始,則可以切分為小塊,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時間表并強迫自己嚴格執行。
面對現實:
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之一就是面對現實,解決實際問題。所有完美的假設都可能被現實無情地推翻,比如一個針對白人中產階級的教育設計,放在一個多族裔、能力嚴重不均的教室里根本無法實施。一個有效的教育設計,必須在尊重學生學習能力、家庭背景、文化環境和學校條件的基礎上完成。同樣,承認自己實力的局限,不好高騖遠,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人生才不會有那么多的失望和挫敗感。
沒有什么是絕對完美的:
我的完美主義的一面常常讓我身心俱疲。一方面,我企圖面面俱到,雕琢所有細節,不完美讓我憤怒;一方面,我選擇等待完美時機,等待所有條件都具備才開始一件事情,而這往往是不可能的。人生從來就不完美,也不應該完美,而是拿到一手爛牌,也要把它打到最好。
腳踏實地:
在中國教育體系里待了那么多年,我養成了一種用大詞來忽悠、用含糊詞來逃避的習慣。這種語言習慣體現在行動上就是光說不練,不屑于做小事情。很多事情看起來簡單,其實做起來并不容易,甚至很多時候,我們會被細節打敗。能撐起大事情的人,肯定是把很多很多小事情做好的人。我接觸的許多美國同學和同事,都在做很具體的事情,而且能把那些具體的事情做得很精致——我的導師有一個博士學位、兩個碩士學位,但一直在一線教幼兒園小朋友。大家并不愛聽滿嘴的空話,而是尊重那些踏實的人,認可能夠接地氣的項目。所以在紐約待這么久,我漸漸不再以常青藤名校精英自居,覺得光環和背景都是浮云,養成了少說多做的習慣,并且努力把小事情做好。
學習就在身邊:
世界就是課堂,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我的老師。用心觀察生活,養成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學習的習慣,思考“為什么”并且尋找答案,詢問各種職業的人并了解他們的工作。世界就是一本開放的書,學習并不局限在課堂之內。
不要應付了事:
在美國,無論是教授還是管理者,他們都期待我拿出來的是高質量的工作成果。是認真經營還是草草了事,他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,這讓我在工作和學業上都不敢怠慢。假如留下不良印象,就很難被原諒而得到下一次機會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們犯錯誤的成本越來越高。年輕的時候要多犯錯誤,因為錯誤讓我們成長,但是如果是因為怠慢而犯錯以致喪失機會,那這樣的代價就太大了。
一切都有代價:
用金錢換時間,用時間換金錢,犧牲原則取得利益,犧牲健康獲得成就……有時候我們容易忽略隱性成本,拿人手短還覺得自己撿了便宜,其實現在沒付出的都變成了人情債。混跡紐約社交場合,學到一個重要的道理是“無功不受祿,受祿必問為什么”。雖然人性中有愛占便宜的傾向,但是公平交易永遠是最安全的。反過來說,一分付出一分回報。過程合理,結果也會合理。
別太快下結論:
在快節奏的社會里生存,人們傾向于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快速下判斷——評價一個人、一件事。這樣的快速判斷可能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,但先入為主很容易誤判。對人對事在收集到足夠證據之前,不要輕易下定論,言辭上應留有余地,心理上抱有一定程度的觀望,愛恨不在一瞬間,真偽良莠需要時間來證明。
自食其力:
雖然家庭背景和先天資源很重要,但自力更生是唯一長久繁榮的辦法。我知道我不能依靠別人的資源來讓自己繁榮,只有積累自己的資源才不會受制于人;我知道我要堅強,很多困難我只能自己挺過去;我知道要在財務、精神和情感上獨立,才能即使在被全世界拋棄的時候,也能活得很好。
尋找其他解決方式:
雖然人生沒有完美,但我相信任何問題都有較優的解決方案。在開始解決問題之前,一定要舍得花時間來理清問題的根本,尋找最有效、最切合、最直接的路徑來解決問題。如果一條路走不通,要毫不猶豫地換一條路,不要為沉沒成本而繼續做無用功。
尊重他人的時間:
紐約人的日程排得很滿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排,需要抽出時間來做一件事情之前,人們總是要做做成本收益分析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我們不希望別人很突然地打擾我們的生活,所以也不要很突然地打擾他人的安排。學會預約,給別人時間和空間來回應,因此短信和郵件是較安全的聯絡方式。如果別人不接電話,必然有充足的理由。這世界不是圍繞著我們轉的,沒有人應該隨叫隨到。語言表達要言簡意賅,不要廢話連篇地浪費他人的時間。簡單是美德。
善待自己:
你怎么對待自己,別人就怎么對待你。不需要名牌來裝點,但要吃得健康,睡眠充足,穿著得體,精神飽滿,自信自尊。什么樣的氣場吸引什么樣的人。尊重自己,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。
保持彈性:
人生根本無法計劃,很多事先想象出來的問題,可能根本不存在;很多沒有考慮到的問題,反倒隨時會蹦出來。任何一種輸入,都會對輸出造成影響。唯一能做的是,保持自己的彈性,適應改變,不至于大悲大喜,不至于因為突發事件而自亂陣腳。
共情:
真真切切地理解別人的感受,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。人都有以己度人的傾向,但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同的,看世界的角度和看到的世界并不一樣。“共情”需要開放的心態和足夠的想象力,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。但一旦達到那個境界,便能更好地了解交流對象,跨越交流障礙,為沖突和矛盾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。
堅守你的底線:
遇見“壞人”時,每一場相遇都是一場博弈,博弈的過程是不斷試探對方的底線。你永遠不能完全掌握對手的全部,因此也不要開誠布公地讓對手知道你的全部。堅守底線也許并不能讓人立刻快樂起來,但可以讓我們獲得尊嚴,而尊嚴才是最終的快樂。
繼續戰斗,不要停止:
每天都充滿挑戰,所以不能停止戰斗,休息久了,后面的人會追上來。在沒有完成一件事情之前,不要去想鮮花、掌聲和回報。不斷思考自己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么,目標不能止于“表現良好”,而應該是“我真正被需要”。
不要重復你的錯誤:
錯誤是最好的老師之一,但犯錯誤是有成本的。其實我們能犯的錯誤是有限的,大部分時候是在重復同樣的錯誤。所以,總結很重要,在我們每天大量遺忘的過程中,不能遺忘的是那些不可以再犯的錯誤。
如果要慶幸什么,我慶幸紐約給了我這么豐富的經歷和疼痛的歷練,以及自己能一直保持一顆自省的心,不讓自己在這繁華的都市里被淹沒或者變得更加浮躁。
如果說有什么忠告,只是一句話:去經歷,你就會明白一切。